4月24日上午,BWIN必赢/周边外交研究中心举办了“新冠疫情与周边关系”视频学术沙龙,学院6位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视频交流过程中,吕星副教授介绍了国家疫情对策的分析框架,认为疫情信息费用(疫情知识)、国家能力和干预措施成本与收益,是理解国家抗疫对策的关键因素,国家的抗疫可以概括为堵、隔、限、封各项措施的组合。疫情信息的获取、传播和使用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认知,政府的威信、行政能力和可支配资源是抗疫的关键,任何抗疫措施的选择都要权衡成本与收益。最后他利用这个框架解读几个有代表性国家的抗疫对策。
孔鹏副教授介绍了疫情下周边国家对中的认知,认为疫情引起的情感会导致认知的变化,研究中必须区别疫情是影响了认知还是改变了认知,话语权、新媒体和周边国家原有思维惯性影响着疫情相关信息的传播。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的互动中,国家层面和区域机制层面的对话活动比较多,智库和民间层面的交流不够,一些国家媒体的报道受西方影响较大。
胡潇文副研究员介绍了疫情下的印度及中印关系,认为疫情以来印度政府采取的阻隔境外输入和限制国内传播等一系列措施,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印度媒体与西方互动较强,舆情受西方媒体影响较大,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有所增加。目前疫情对印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中印双方可加利用中印建交七十周年的契机,加强传统医学方面的合作研究,推进中印之间的互信。
与会老师们就相关话题开展了讨论并认为,认识周边国家的疫情对策需要一个简单有效的分析框架,不要被动地掉进媒体的报道中,要关注周边国家的核心利益,探索在疫情期间和疫情后的合作机会。判断疫情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必须区分是疫情“影响”还是“改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才能制定相应对策,开展各项活动。不要低估了西方国家对周边国家认知的影响,应该在现有对话和交流的基础上,加强智库和民间之间的交流,避免西方话语“先入为主”。
吕星 供稿